许多家长对于孤独症的个别干预方法或许有所了解,但是问你具体有哪些干预方法的时候,估计你还一下说不上来,今天就让榉之乡再来带你系统了解一遍。


一、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采用行为主义原理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行为分析,以强化、消退、分化训练、泛化训练等技术手段为主进行行为矫正、行为塑造,从而促进各项能力发展。ABA的经典核心行为是DTT回合式教学。回合式教学(DTT)是基于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的原理,创建一种新的刺激-反应连接的循证干预方法。DTT 的原理是将行为分解为被称为“单一教学单元”或“学习回合”的独立步骤。回合将会重复几次,让学习者得到强化并正确回应。

二、PRT关键反应训练

关键反应训练(PRT)是一种将儿童发展原理与应用行为分析(ABA)原则相结合的干预方法。这意味着促进 PRT 式互动需要同时考虑 孤独症患者的发展水平和进度,以及在其他行为干预方法中常见的前因-行为-结果(ABC)模式中的预期进度。这意味着在 PRT 教学中,很多时候从业者会循环进行以下三步:提供明确的反应机会(前因);孤独症患者做出某种行为;从业者向 孤独症患者者提供反馈(结果)。


三、地板时光疗法

“地板时光”疗法是一种系统的、以发展为取向、以家庭环境和人际互动为主的自闭症干预和治疗模式。与应用行为分析(ABA)的干预模式不同,“地板时光”疗法不主张使用权威式的、注重外显行为改变的固定化程序,而是强调儿童的情感体验和想象力的培养,强调人际关系的互动、个人活力和大量而密集的运动游戏干预。归纳其要点,就是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和儿童通过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以儿童独特的知觉和兴趣作引导,促进儿童情感体验的形成,提高儿童象征性的表达能力,促进儿童人际关系和智慧的发展。


四、结构化教学(TEACCH)

结构化教学时利用孤独症儿童视觉优势安排教育和训练程序,增进患儿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服从,以全面改善患儿在语言、交流、感知觉及运动方面存在的缺陷。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安排训练场地,强调视觉提示,包括玩具及各种物品的摆放,结构化教学注重训练的程序化,对于训练内容的确定,包括模仿、感知、认知、语言理解及表达等有明确教学的程序步骤,充分运用语言、肢体语言、提示、标签、图表、文字等增进患儿对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图片词汇交换系统

图片词汇交换系统简称PECS,是以可视性媒介(图文、文字、沟通粄或沟通册)设计的情景和程序,协助孤独症儿童学习进行观察和体验沟通,训练重点在于提升孤独症儿童的功能性沟通及社交主动性。


六、社交故事

社交故事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来描述某一场景、某个技巧或某个概念。在写或讲故事的过程中都以孤独症儿童的角度出发,利用在社交场合中可见的迹象线索,透过儿童的眼睛看世界,为他们耐心描述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事物从而提升语言的社交适应能力。


七、RDI人际关系发展干预

RDI强调训练人际关系能力方面的动机和技巧,一般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用简单的活动诱发孩子的主动性和沟通的动机,拓展孩子的互动能力,强调在非语言的沟通和生活化环境中,确保教导的技巧具有实际交流意义,目的是要让孩子察觉乐趣并非来自游戏或玩具,而是来自于社交同伴共同分享的经验,该方法更注重家长的参与。


八、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各种形式的音乐体验,作为治疗的动力来帮助治疗对象达到健康的目的。部分孤独症儿童存在严重的听觉功能失调,但很多孤独症患儿具有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音乐作为有效的媒介,可以提升患儿的听觉感知能力、发展语言、社交技能。


九、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是指机体能够利用各个感觉器官从周围环境中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各种感觉信息,并将这些感觉信息输入到大脑;大脑对输入的信息做出综合的加工(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随后发出指令,使机体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多感官训练即应用各项设备并策划一系列活动程序,提升患儿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以及平衡运动知觉等感官反应,促进其主动探索环境的兴趣及能力,培养及引发在日常训练中的兴趣与动机,从而提高认知语言能力。


首 页  |  关于榉之乡  |  干预训练  |  榉之乡环境  |  榉之乡优势  |  榉之乡人文  |  自闭症专题  |  常见问题  |  服务对象  |  加入榉之乡  |  榉之乡动态  |  联系我们